2013/3/20 賽德克巴萊之Masada版本 +死海再游
今晚要先講一個慘烈的故事。
Masada位於死海邊,是一座四面皆是懸崖的岩石山頂,山頂相當難攻易首,所以在公元前的希律王時期,就把它建造作為緊急情況下的避難所。裡面應有盡有,就像一座天空之城,周圍都是懸崖,且直下死海之濱。在公元66至70年間爆發了猶太人反抗羅馬人的起義,也就是以色列被滅國的猶太戰爭,甚至連耶路撒冷內相當重要的第二聖殿都被羅馬人摧毀。猶太人一路被羅馬人追殺擄掠為奴,此後,被羅馬追捕的猶太人陸續來到這裡,Masada就成為起義的最後據點。
這座城雖易守難攻,但羅馬人更狠,直接在這座山頂旁邊蓋了一個攻城用的大高台,而且是利用抓來的猶太人奴隸來蓋高台攻打自己人,一想就覺得噁心,而一直到現在都還能看到這攻城高台的遺址。羅馬人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將高台蓋好,之後順利攻破了城牆,但羅馬人攻入之後,所見的即是960具自殺之後的屍體。原來在羅馬人攻入之前,山上的猶太人開會決定寧願死也不能屈服羅馬人為奴,因此他們的軍人先回家殺死自己的家人與小孩,之後再每10個人一組,抽出一位來殺死另外其他9人,然後不斷輪迴到最後一個人自殺,大家手牽手上彩虹橋。最後僅有兩個大人和五個小孩躲在一處蓄水池裡得以倖免,而讓這個羅馬破城前發生的悲壯歷史因此流傳下來。
當以色列被羅馬人滅國之後,一直到1948年才重新建國,這個地方就一直成為猶太人的精神指標,而『Masada shall not fall again』更是這戰鬥民族一直以來奉為圭臬的誓言。
一對情侶在日出之前吻下彼此,讓我今日的Masada除了有悲壯的情懷,還多加了一點浪漫啊。
太陽在死海升起。
對於以色列的整個歷史,這裡是ㄧ個非常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與教材,更是無比活生生,真實到可以觸碰。
今天爬了將近一個小時上Masada看日出,大概走了700多個階梯,比Petra的最後一關修道院的階梯地獄少了100左右,依然累得半死。能看到從死海背面的約旦境內升起的日出真的很值得,然後在山頂一想起這手牽手上彩虹橋的故事更是雞皮疙瘩滿地,難怪以色列人一提起這個聖地高台就會豎起大姆指說『必去』!
Masada有纜車服務,但是日出的時間尚未運行,所以要看日出的人必定要徒步爬上去。
上午的行程是先去山頂看日出,然後再去死海周圍的野生公園Ein Gedi,去看那神奇的沙漠瀑布,順便玩玩水,這是真正的荒漠甘泉,在這種地方竟然有個瀑布從荒漠岩石的山頂源源不絕的流下來,以色列果然是迦南美地。
今日參加的行程如下,可參考網頁:Masada Sunrise, Ein Gedi, and Dead Sea Tour
04:00 (changes seasonally) – Pick up at Abraham Hostel-Davidka Square
05:30 – Arrival at Masada, hike up to top
08:30 – Ein Gedi Nature Reserve
11:00 – Dead Sea Beach
13:30 – Arrive back in Jerusalem
沙漠的甘泉,野生動物也會在此地集結。
羚羊就這樣拿馬路當自己家的,在停車場奔跑。
這兩個點結束之後,再去死海漂浮的夠本。這次是跟Hostel的Mini Tour一起去,Tour帶我們到巴勒斯坦境內飄死海,據說是入場費比較便宜,所以車子開到了死海最北方的點,就在耶律哥城附近不遠處。好笑的是,同團的另外四個歐洲老外看到一堆巴勒斯坦人就覺得很不安全似的,還碎念怎麼帶他們來到巴勒斯坦的死海邊,我倒是覺得很有趣,畢竟這一趟旅行除了約旦的阿拉伯人,以色列境內的以色列人,竟然還能跟一堆巴勒斯坦人一起玩,這明明就很有梗。
死海啊死海,這趟旅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無敵亮點,全世界就只有死海可以讓我站著玩,趴著玩,躺著玩,就是死海最好玩。而我用盡各種方法想要沈下去,但最後都失敗了。
更有趣的是,我一跳入死海之後,五分鐘就飄過來三個巴勒斯坦人開始跟我拉賽,其實他們英文也不知道在講什麼,但我能體會到他們是很熱心的要告訴我死海有多厲害,然後就像洗土耳其浴一樣,拿起了死海泥熱心地幫我抹背上去角質,哎呦,就甘心啊。
死海正以驚人的速度在縮小面積,現在的死海海水浴場都要走一段路才能到死海邊兒,海水退後的速度比你我想像都要大,好久好久以前的死海源頭就是從加利利湖流下來的約旦河灌入,但現在約旦河根本沒有多少水灌入死海,蒸發的速度遠大於灌入的量,而有錢的以色列政府想將紅海的水引到死海來增加沿湖面積,但這建議還沒施行是因為生態危機的考量。
唉,死海要趕快來,不然就要乾光光了啊。
對了,還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說。2013年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巴勒斯坦與耶路撒冷的時候,我就剛好在耶路撒冷城內。
這就是為何上下圖都是街道淨空,因為歐巴馬的飯店就在這裡。
飯店周圍的街道也是禁止車輛通行,行人則可放行。
這應該是我這輩子最接近歐巴馬的一次了吧。
下午跑去了耶路撒冷的YMCA健身房運動一下。
『The sounds of the old city』
今天是此行在耶路撒冷的最後一夜,晚上買了條沙威瑪就帶入古城聽音樂。特地把每個舞台都走了一遍,才發現舞台的位置設定都是有用意的。除了四大宗教區有五個主舞台外,在這些主舞台周圍的轉角與連接道路上面都有小舞台,這樣一來,你只要跟著主辦單位所提供的音樂地圖來走城區,耳邊的音樂就會是不間斷的,五個大舞台不會互相影響,而設立在市集轉角的迷你小舞台更是將音樂給串連起來,古城創意無限啊。
從與精品購物中心連在一起的Jaffa Gate開始,這裡有個主舞台,一直演奏純音樂但卻富有主題性,且每天每個時段都不同。
進入之後的第二個舞台,就在歷史性豐富且佈滿子彈孔的Tower of david前面,那五人組的唱詩班根本是Glee的翻版,大家輪流當主唱,但他們不是唱詩歌,而是唱J LO, 逼昂絲,夏奇拉的流行歌改成福音版,吸引超多老美與歐洲遊客在台下就直接跳起舞來。
往基督教區走,那裡有個女聲主唱的福音搖滾樂團,也是唱流行歌曲。而且每首歌的結尾處,女主唱一定要用非常狗血的高長音來做結束,真是逼死人。而現場觀眾也非常吃這一套,只要有飆高音,就一定會起鬨鼓掌。
接著往穆斯林區走,那穆斯林主舞台竟然是在市場裡面,只有兩個人在那邊彈樂器,前面還放了個碗收錢,一整個寒酸。畢竟這裡是以猶太人當大人,社會階級地位高低明顯可以分的出來。
最後的猶太教區實在太華麗了,整個廣場與舞台是最大的,台上唱著希伯來文民謠,現場都是帶著小帽與穿著傳統衣服的人,並帶著家庭一起前往,大家邊聽著音樂一起搖,是一種屬於異常冷靜的感動,猶太教的Style。
深夜的哭牆更顯得神聖,晚安,耶路撒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