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3/19 Bethlehem, and the Old city

伯利恆(Bethlehem)是耶穌與大衛王的出生地,位於遠近馳名的西岸(West bank)也就是巴勒斯坦境內,屬於巴勒斯坦自治區,離耶路撒冷舊城區只有半小時車程,但那卻是另外一個渾然不同的世界。若你看過Brad Pitt的『World War Z』,一定對於當中的以色列段落印象深刻。電影當中,以色列軍方得知病毒爆發的情資,就快速的在耶路撒冷築起了高牆,將聖城給保衛起來,等到後來病毒暴發,耶路撒冷成為世界上唯一沒被殭屍攻擊的地方,當然這也只是暫時,後來還是被攻破,而且更諷刺的是,殭屍是因著以色列接受巴勒斯坦人進入圍牆時(顯示為博愛),巴勒斯坦人大聲高唱伊斯蘭詩歌,就把瘋狂殭屍給惹怒了,接著就演出進擊的巨人之戲碼,疊疊樂翻牆殺入聖城。在6月中時看了這部電影,當下覺得這電影真的很敢演,這根本是在諷刺以色列蓋了個高牆防止巴勒斯坦入侵嘛。

回到正題。

以色列在西岸建起了高大的圍牆,把巴勒斯坦隔絕於外,在這圍牆之後的巴勒斯坦還分為三個不同的Zone,每個Zone有自己的規則管制,就像是誰能進去誰不能出去之類的。而這圍牆是誰在管呢?想也知道是以色列,看看下圖的分解,綠色的部分就是巴勒斯坦管轄,其中包含了三個聖經上出現過的城市:世界最古老城市耶律哥城(Jericho),是猶太教中僅次於耶路撒冷的聖城希伯侖(Hebron),與耶穌的誕生地伯利恆(Bethlehem),因著只有四天的關係,我選擇了最靠近耶路撒冷的伯利恆,前去耶穌誕生之地朝聖。

(接下來幾張圍牆的圖,都是從Mini Tour小巴裡面往外面拍的,畢竟是邊境軍隊嚴防,因此照片加了隔熱紙濾鏡,走Instagram風格)

圍牆的兩邊,面向以色列的圍牆是乾淨無暇的,巴勒斯坦面卻是滿滿的塗鴉噴墨藝術,就像曾經在柏林圍牆遺址見到的,滿滿的諷刺與牢騷抱怨,卻又極度主張和平。在巴勒斯坦境內的伯利恆,觀光客是可通行,並且可入住的,只要你有以色列簽證,並從以色列進入巴勒斯坦,就可以住在伯利恆,伯利恆所使用的貨幣除了美金外,更直接用以色列貨幣來標價,其實說穿了,伯利恆終究還是倚靠耶路撒冷的觀光客而活。

這是以色列面的圍牆。

穿越關卡,檢查護照之後,車子駛入巴勒斯坦,完全不同的世界。

FORGET THE STRUGGLE。這些圍牆上的塗鴉,並不是呈現出『以色列你毀了我家』這樣子的暗黑思想,而是告訴世人,巴勒斯坦只是想要自己有個家而已,而非一切都屈服於以色列的膝下。但世界是殘酷又現實的,至少伯利恆完全的經濟與來源都是以色列進入的觀光客。

MAKE HUMMUS NOT WARS。

RELEASE 4 PEACE。

『WHEN THE SUN RISES,IT RISES FOR EVERYONE』NO MORE WARS。

這是巴勒斯坦的綠色車牌,不得進入以色列。

在伯利恆耶穌誕生地的聖誕教堂(Church of the Nativity)方圓範圍內,可看到許多高檔(是觀光區無誤)的大樓停車場與周圍的巴勒斯坦建築完全格格不入,且每個停車場與厲害的建築物都貼著不同國家的國旗,這些都代表是由不同國家的基督徒組織出錢建設的。這我要稍微解釋一下,基督教在世界各地都有廣大的信徒,而且分出了各式各樣的教派,但是伯利恆是無論哪個教派心中的聖地,所以大家就要狂比財大氣粗,開始出資在伯利恆這小山城大興土木,蓋簡單住宿的,我相信一定有,但大部分都是蓋停車場。為什麼呢?因為大家為了安全著想還是會住在耶路撒冷,但每天大量的遊覽車進出,絕對需要將自己的教徒安置在離聖誕教堂最近的接待處,這樣才有氣勢。

(希望我的口氣沒有很不耐,但宗教財大氣粗這件事情,到哪裡都一個模樣的讓人作噁)。

只要在每年聖誕節前後,伯利恆都會湧入非常多的遊客,此時若停車場不夠,整個伯利恆就會車滿為患,這就是為何那些各國願意出錢蓋停車場送給伯利恆。

再講一點我覺得很扯的,今天開車的阿拉伯司機說的,只要你是持巴勒斯坦護照,出國必須先進入約旦,再從約旦機場飛出去,一律不准從以色列出境,因為怕你整個人就是個炸彈,也就是說,以色列完全把巴勒斯坦吃得死死死死死的。

伯利恆,耶穌誕生的地方,最厲害的必到景點就是聖誕教堂(Church of the Nativity),位於伯利恆馬槽廣場,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教堂之一。教堂建於耶穌誕生之地馬槽原址,為巴勒斯坦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。公元614年波斯帝國入侵,曾經破壞不少基督教聖地,但這座教堂卻未受破壞並保存至今。

這個世界級古老教堂的內部充滿了歷史的痕跡,而其入口更是有梗,稱為『謙虛之門』,因為在後期改建時,基督徒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騎馬進入,特別將入口改小,必須彎腰才能進入。可想而知,這個教堂的內部根本沒有所為採光,加上陳設大多是灰暗的基調,有種神秘的感覺。

上圖的排隊人潮,就是輪流進入地下室的隊伍。教堂的深處地下室,名為『Gotto of the Nativity』,相傳為耶穌基督誕生之確實位置。

地下室有個祭壇,並於雲石地台上鑲有一粒14角銀星標記,用拉丁文寫著Hic De Virgine Maria Jesus Christus Natus Est(這是聖母瑪利亞誕下耶穌基督之地)。在教堂裡面,滿滿都是非英語系的阿公阿媽朝聖進香團,非常專心地聽著講解,臉上的表情是興奮更是感動。對於一個信徒來說,這裡是他一生信仰的起源與中心,來到這裡,一切都是真的了,人生圓滿無遺憾。在這祭壇前,見到兩位媽媽哭到不能自己,而阿媽跪下去親吻這雲石之後,就哭到爬不起來,需要兩個大男人才能將她攙扶起來。

這是最自然且直接的感動,你也許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才來到自己信仰的中心,而且發現一切都是真的,這種沖擊與感動來自於現場的直接力量,整個地下室幾乎哭成一團一點都不唬爛。 

When dark is the world today, this child brings the world the light。

伯利恆半日遊結束,回到Hostel休息,下午要延續今日的耶穌主題,前往聖墓教堂(Holy Sepulchre),耶穌受死之地。

時間轉到下午,兩點之後太陽終於露臉,此時我已剪完頭髮外加個舒服的熱水澡,再泡了杯從台灣一路帶來的烏龍茶後,再悠閒地出門,往舊城區走去。

這一趟旅程通通都沒什麼華人臉孔,能夠讓我完完全全的浸在異國渡假FU的氛圍當中,真是讓人開心。但步入舊城區就馬上鬼打牆大迷路是哪招?這幾天下來,每次進去都需要拿Google Map導航,不然都會一直在小路與市集中間瘋狂轉圈圈,這古城當中到底有多少的捷徑與小路啊。今天下午一整個太扯,也許是我當下的心情不夠莊嚴,努力朝著基督教區走進去後,卻無法靠近那神聖的Holy Sepulchre,反而從穆斯林區鑽出來,一整個太莫名其妙。最後還是請出iPhone大神的定位才找到,其實他就近在眼前啊。(有神!)

聖墓教堂(Holy Sepulchre)的大門,該教堂建於西元335年,分為上下兩層,是耶穌遇難、安葬以及復活的地方。更是苦路最後五站的地點,通通在這教堂周圍與其中,可見其在基督教界的神聖地位。

想當然,觀光客當然不會少的,而上圖有人坐在其上的石階往上,就是苦路的第十站,耶穌取下衣服的地方。

這教堂之厲害的地方在於,他就是耶穌基督當年被釘死的地方,所以裡面又是擠滿了朝聖進香團體,而且大家都瘋狂的擁擠與插隊喔(白眼)。

這教堂之大讓我非常驚訝,地底還有一個洞穴,洞穴周圍的岩石經過了兩千年已經被摸到圓滑,這教堂也是黑的,感覺很奇特。怎麼說呢?這教堂的室內除了燈火與燭光外,就只剩下天頂的採光進入了,這樣的設計似乎在保護或是隱藏些什麼,讓我感覺的陰森的FU。

如果說昨天是猶太教區巡禮,那麼今天就是完完全全的基督教區巡禮,當然,這裡的基督教、東正教、與天主教都已經融合在同一個區域之內了,而這聖墓教堂根本是個巨大熔爐,各式風格的教堂都藏身在這座建築物之內。

神聖中的神聖來了,這個是耶穌的墓地,就埋在這下面,所以這一區根本是暴動來著的。所有人都在瘋狂推擠,跟上午的莊嚴伯利恆比起來,這裡則是暴動進香團客,你推我擠,有蠟燭就可以往前衝。比起聖墓教堂,聖誕教堂更得我心。

從早上的耶穌誕生地,下午的耶穌背著十字架所走的苦路(Via Dolorosa),直到最後的被釘死的聖墓教堂,及在其周圍的聖母瑪麗亞誕生教堂與瑪麗亞的墓。說真的,我對有些天主教的教堂都不太敢恭維,像是聖墓教堂與瑪麗亞的墓,裡面煙霧彌漫昏暗又陰森,跟布達拉宮裡面埋喇嘛的區域差不多。 

這個紅色大理石則是耶穌基督處死之後,屍體擺放在這裡,並且幫屍體上油的地方,也是眾人親吻之處。

這條就是苦路的其中一個點,對面是小商店,販賣著苦路明信片喔。

這是基督教(或天主教)進香團體,到聖城體驗背十字架走苦路的過程。我….這整個下午實在是非常神聖XD…. 非常神聖。

這篇真的有夠嚴肅的(雙手合十),來點讓人開心的穆斯林點心,人生必定要嘗試的,超甜超油超重口味的,但是配上苦咖啡的滋味又成為一絕。

『Kunafe』是最經典的穆斯林甜點(或是中東點心、阿拉伯點心、土耳其甜點,這樣都算),基本上整個穆斯林區都吃Kunafe,這間店是我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區的小巷當中找到的,人多我就進去(觀光客無誤)。首先,這是一個熱量極高的東西,這小小一盤至少有600大卡吧,說不定還超過。他是在鐵盤上面煎出來的,裡面有糖漿(超甜!)、起司(超粘會牽絲)並加入一堆香料如同肉桂丁香之類的,最後撒上開心果碎片與再來一匙糖漿,吃起來的口感就是很甜,但是甜又有層次的甜,我真的不知該如何形容這甜到心的甜點,吃一口就會感受到血液當中灌滿糖漿這樣,一定要搭配咖啡食用。

再來這個也是好甜好厲害的『Baklava』,上層酥脆,下層鬆軟,依然為穆斯林點心,但我想是土耳其的名聲太大,使得大家都認為Baklava是土耳其特產。接下來,瓦勒斯要摸著良心老實說,我在伊斯坦堡『Hafiz Mustafa』吃到的『Kunafe』與『Baklava』,比耶路撒冷吃到的還要好吃精緻100倍!

請期待之後的遊記。

而古城音樂會,在Jaffe Gate的舞台從傍晚就開始唱了。

在佈滿彈孔的千年城牆前面唱著傳統詩歌古調,讓這篇文章從嚴肅的耶穌苦路氣氛,又回到了旅遊放鬆的狀態(吐氣~)

待續:隔日行程為賽德克巴萊之Masada版本+死海再游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
Left Menu Icon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